艾字开头的组词
- 1、:1.舍生;捐躯。艾,通"刈"。
- 2、:1.即艾绶。
- 3、:1.谓如邓艾之口吃。2.宋龙衮《江南野录》:"﹝韩熙载﹞性好谑浪,有投贽荒恶者,使妓炷艾熏之。俟来,嗅曰:'子之卷轴何多艾气也。'"艾,音近呆。后用为嘲人文字粗恶之典。
- 4、:(1)中国、日本民间医药用于灸疗的艾制细丝
- 5、:1.亦作"艾毕"。2.上古象刑之一。谓割去罪人之韠以代替宫刑。韠,古代官服上的蔽膝。艾,通"刈"。
- 6、:1.用艾草作席子。言生活极清贫。
- 7、:老年。
- 8、:1.猎雉者用野草作成的蔽体。
- 9、:印染﹑绘画等所用的一种颜料。
- 10、:亦作'艾猳'。
- 11、:1.古俗,端午日采艾叶合绵制衣,谓服之能祛毒。
- 12、:即艾蒿。臭草。亦以比喻小人。
- 13、:草名。也称“萧”、“艾”或“冰台”。
- 14、:对五十岁以上的人的称谓。
- 15、:1.中医针灸疗法之一。用艾炷熏炙穴位以治病。
- 16、:古代一种象征性的刑罚,割去犯人衣服上的蔽膝部分,以示宫刑。 指五十之年。 泛指从政。
- 17、:艾草(学名:artemisiaargyih.lév.&vaniot),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,植株有浓烈香气,可药用。艾草,是我国有端午节日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,可驱邪,很多地方都在这一天挂艾草,制作艾草小吃。
- 18、:1.苍白头发。
- 19、:1.古俗,以艾汁和粉制糕,端午食之谓可祛毒。
- 20、:1.揉艾制成锥形的颗粒,谓之"艾炷"。中医用以灸疗疾病。
- 21、:1.美色。指美女。
- 22、:艾虎 哺乳动物,背部棕黄色或淡黄色。昼伏夜出,捕食小动物,毛皮可制衣物。也叫地狗。艾虎 [àihǔ]用艾做成的像老虎的东西,旧俗端午节给儿童戴在头上,认为可以驱邪。
- 23、:1.系印纽的绿色丝带。汉官秩二千石以上者用之。
- 24、:1.安宁。
- 25、:谓民生安定,宇内承平。艾,通'乂'。
- 26、:亦作'艾猳'。
- 27、:《孟子.万章上》:'太甲颠覆汤之典刑,伊尹放之于桐,三年,太甲悔过,自怨自艾,于桐处仁迁义。'言太甲怨恨自己的错误,并加以改正。后以'艾怨'谓埋怨,悔恨。
- 28、:1.斩割;芟除。
- 29、:1.见"艾韠"。
- 30、:1.古俗,端午日采艾浸酒,饮之以祛邪。
- 31、:年老的寡妇。
- 32、:1.称年逾五十而身体强健者。
- 33、:食茱萸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果四.食茱萸》。 方言。艾草。
- 34、:亦作'艾蒳'。 也称大艾。菊科。木质草本植物,叶互生,春末开花。我国产于广东﹑广西和台湾等省﹑自治区。将其叶片蒸馏后所得艾粉,精炼成艾片 也称冰片或艾脑香 ,可供药用,有解热﹑驱风﹑止痛﹑镇静之效。 古松﹑梅等树皮上生出的一种莓苔。有香气。
- 35、:1.古俗,端午日悬艾蒿于门户,并黏贴符箓以祛邪恶。
- 36、:古俗,用艾蒿扎草人悬门上,以除邪气。 年长的人。
- 37、: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"邓艾口吃,语称艾艾。晋文王戏之曰:'卿云艾艾,定是几艾?'对曰;'凤兮凤兮,故是一凤。'"后谑称口吃言讷曰"艾艾",本此。
- 38、:1.用艾炷熏炙。喻苦楚。
- 39、:1.见"艾纳"。
- 40、:(1904-1992)小说家。原名汤道耕,四川新繁(今新都)人。早年曾在缅甸、新加坡等地流浪,做过伙计、校对、编辑。1932年参加左联。1948年任大学教授。建国后曾任重庆市文化局局长。著有长篇小说《故乡》、《百炼成钢》,短篇小说集《南行记》等。有《艾芜文集》。
- 41、:艾达的卫星。
- 42、:âmedi艾谜是法国专业的芳疗护肤品牌,其名取自于法语âme和medicament,是“灵魂”与“药剂”的意思。
- 43、:(1)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。患病者细胞免疫功能不全,很容易感染上对一般免疫系统正常的人毫无危险的疾病。病原体为人免疫缺陷病毒(hiv),通过性交、血液及血液制剂等途径传播
- 44、:用熟糯米做成的球形食品,有馅。也作爱窝窝。
- 45、:艾思奇(1910年-1966年3月22日),云南腾冲人,原名李生萱,蒙古族,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、教育家和革命家。
- 46、: rpgmakervxace是enterbrain开发的rpgmaker系列的第五代。
- 47、: 雪豹。
- 48、:一译《撒克逊劫后英雄略》。长篇小说。英国司各特作于1820年。小说通过撒克逊贵族的后裔艾凡赫的冒险经历,描写了比武、攻打城堡以及骑士的爱情、绿林侠盗的生活等,再现了12世纪末英国的民族矛盾、民族风尚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。
- 49、: “部落”)是蒙古国和内蒙古的行政区划单位,中文分别称“省”和“盟”。
- 50、: “亲王”、“领袖”、“司令官”
- 51、:艾丁湖,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,是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,也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。
艾字中间的组词
- 1、:《三国志.魏志.邓艾传》:"﹝邓艾﹞为都尉学士,以口吃,不得作干佐。"后即以"邓艾吃"谓人口吃。
- 2、:1.紫绿色绶带。
- 3、:形容人口吃,说话不流利。
- 4、:旧俗扎蒲草为龙形,扎艾草为虎形,于端午节挂在门上,以驱恶辟邪。
- 5、:灸艾分痛喻兄弟友爱。
- 6、:原应为“自怨自艾”,原指怨恨、悔恨;艾指割草,词中比喻改正错误。现多作“自怜自艾”(zìliánzìyì),原指悔恨自己的过失而改正错误,现只指自己悔恨。
- 7、:犹言玉石俱焚。比喻贵贱﹑贤愚﹑良莠同归于尽。
- 8、: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,说话不流利。
- 9、: 南极洲的山岭。
- 10、: 低贱的萧、艾一类草长得茂盛。比喻品格、才能低下的人得势一时。
- 11、:迟暮:黄昏,比喻晚年。指人至老年。
- 12、: 是一种药名,主治妊娠胎动不安,腰腹疠痛。
- 13、:洛克王国稀有宠物,松土艾斯、艾斯小酷的最终进化宠物。
艾字结尾的组词
- 1、:惩戒;惩治。
- 2、:1.草野。亦指草野之士。 2.艾蒿。一种野生的草。
- 3、:谓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﹐重新做人。
- 4、:1.蕲州所产的艾。 2.湖北省蕲春县所产的艾草。
- 5、:1.蓬蒿与艾草。亦泛指丛生的杂草。2.指草野;民间。
- 6、:夜深。
- 7、:兰草和艾草。兰草香、艾草臭,比喻良莠、善恶或贵贱:兰艾不分|兰艾同生|兰艾同焚。
- 8、:犹好外。宠幸嬖臣。
- 9、:植物名。叶背有白毛﹐可入药。
- 10、:指高寿的人。
- 11、:《孟子.离娄上》:"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"赵岐注:"艾可以为灸人病,干久益善,故以为喻。"后因以"求艾"泛指寻求治病之药。
- 12、:犹言养育。
- 13、:古代端午节的一种风俗。
- 14、:银印和绿绶。汉制﹐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绿绶。泛指高官。
- 15、:菖蒲与艾草。
- 16、:1.拾取。引申为得益。淑,通"叔"。2.指受教于人﹐或教诲他人﹐使在学问上得益。
- 17、:1.敬谨镇定。
- 18、:1.中医疗法之一。燃烧艾绒熏灸人体一定的穴位。
- 19、:年轻貌美。
- 20、:1.老年。2.指老年人。
- 21、:1.指德高望重的长者。
- 22、:1.年轻美好的女子。2.犹长幼。
- 23、:耕种收获。
- 24、:1.古代指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。
- 25、:悔恨;怨恨。
- 26、: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"邓艾口吃,语称艾艾。晋文王戏之曰:'卿云艾艾,定是几艾?'对曰;'凤兮凤兮,故是一凤。'"后谑称口吃言讷曰"艾艾",本此。
- 27、:汉语词语,意思是剪削,修剪
- 28、:1.锄割。引申为铲除﹑消灭。
- 29、:岁星纪年法中的岁阳名。指太岁在壬之年。
- 30、:马头摇动貌。
- 31、:谓悔改自新。
- 32、:尊长;师长。亦泛指老年人。
- 33、:犹消灭。
- 34、:指明达的老人。
- 35、:悔过自责﹐除恶修善。
- 36、:老成长者。
- 37、:奉养老人。
- 38、:指男子年满五十。艾,指五十岁。
- 39、:1.艾蒿,臭草。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。
- 40、:收割。引申指收获。艾﹐通'乂'。
- 41、:橡,橡栗。艾,野蒿。借指粗粝之食。
- 42、:艾蒿的别名。
- 43、:美貌的少女。
- 44、:1.即紫艾绶。
- 45、:(1)普通苦艾的干燥叶及花头,一度用作苦味强壮剂和健胃剂
- 46、:艾蒿。
- 47、:1.优异俊美之士。
- 48、:1.亦作"针艾"。2.中医谓以针刺和以艾灼穴位。3.喻救治社会弊病的方法。
- 49、:年老。五十岁叫艾。见《礼记.曲礼上》。
- 50、:蓍草与艾草。 耆艾。蓍,用同'耆'。古称六十岁为耆,五十岁为艾。因以指老年。
- 51、:指芝草和艾草。比喻贵贱﹑贤愚。
- 52、:才德出众的人。
- 53、:揉制细软的陈艾。
- 54、:1.斩刈。砍伐。2.斩刈。斩杀。
- 55、:灸疗的艾炷。
- 56、:1.未尽;未止。 2.未灭;未死。
- 57、:《孟子.离娄上》:"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;苟为不畜;终身不得。"本指蓄藏多年之艾以治久病,后以"蓄艾"比喻应长期积蓄以备急用。
- 58、:1.少年与老年;老少。
- 59、:民间习俗。端午节割取艾条悬户避邪。
- 60、:(1)年轻美貌。也指年轻美貌的女子
- 61、:剪削,修剪。艾,通「刈」,割。
- 62、:犹消灭。
- 63、:1.谓取人之善以自治其身。
- 64、:《孟子.离娄上》:"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"赵岐注:"艾可以为灸人病,干久益善,故以为喻。"后因以"三年艾"指良药。
- 65、:是即伏道艾。因艾产于汤阴伏道而得名。
- 66、:宋时端午日,都人作泥塑张天师像,以艾为须,称天师艾。见宋·陈元靓《岁时广记》卷二一引《岁时杂记》。
- 67、:指令人难食之物。三斗,极言其多。